logo
您的位置:
正文
因地制宜 创新施策 不断推动平顶山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建设报
浏览量:8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28日

时隔10年,党中央再次召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城市发展为了谁、依靠谁以及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新征程的城市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为国家中部重要的能源和重工业基地,平顶山市以煤延链,以科技创新再造产业优势,正从传统资源型城市向高质量发展城市转型。我们将把深入学习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深刻把握“五个转变”重要原则,以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紧紧围绕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因地制宜,创新施策,有力有序有效推动平顶山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青年所向”为引领,建设更富活力的创新城市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了将来一个时期城市工作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着力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位列其中。青年是城市创新的主力军,一座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城市离不开青年人的聚集和创新。我们将坚持以“青年所向”为引领,围绕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目标,着力打造创新、活力、开放、包容的城市青年发展生态。

在中国尼龙城高质量发展、白龟湖科创新城高水平建设中,大力实施青年逐梦行动,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融合发展。每年设立3000万元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通过尧山实验室、龙门实验室平顶山成果转化中心等载体,建立“平台建设—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全链条青年创新创业体系,激发青年创造活力。建设改造青年人才公寓5000套、青年人才驿站18个,为青年人才提供“一站式”贴心服务。

加强文化宫社区等“青年友好社区”建设,布局完善商超购物、住宿餐饮、学习教育、健身娱乐等多元青年业态,打造“15分钟青年服务圈”。加速湛河体育公园建设,利用湛河北路绿化等城市“金角银边布局”改造健身运动空间,设置“青年主题文化廊道”。精心打造“1957”青年文创园,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园、八中北街等“青年活力街区”建设,探索一条“以青春基因重塑城市DNA”的创新路径,打造青年“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的城市活力单元,实现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为平顶山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建设更加舒适的宜居城市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转变城市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我们将始终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将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城市工作的根本标准。

完善人口、产业、城镇、交通一体规划,强化对城市地标系统、天际线、色彩、高度、密度的控制,严格落实建筑高度、重要景观节点、开敞空间、地区特色风貌等管控要求。

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新机制,大力推动“好房子”建设和住房“以旧换新”活动,拓宽公租房筹集方式,满足新市民、老居民等多样化住房需求。

系统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试点建设30个完整社区,完成114个老旧小区改造,更新加装电梯1000部以上,保障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完成31条城市道路建设改造,有序推进100条背街小巷提档升级,打造旅游公路300公里以上,进一步优化路网结构、提升通达效率。

围绕“一老一小”,通过补建、置换、改造等方式,补齐教育、医疗、托育、养老、无障碍、菜市场、社区食堂、家政服务网点等便民服务设施短板,建设养老服务中心330个、老年助餐场所450个、托育机构53家,扩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覆盖范围。

打通平煤集团、平高集团、各产业园区、市直部门以及电力、银行等行业部门与社区居民公共服务设施融合通道,建立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共享、空间联动和功能融合体系。改造、增建一批小型“城市书吧”“梦想剧场”“文艺画廊”等公共文化场所,谋划建设一批多功能运动场、健身步道、慢行系统等体育运动场所,不断拓展居民活动空间。

坚持以“特色优势”为核心,建设更具颜值的魅力城市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转变城市发展动力,更加注重特色发展。平顶山工矿资源、山水特色和文化传承优势明显。

我们将坚持“治山、治水、治城”一体化推进,推进北部山体生态修复,建设完善环山生态路和伴山祥云河,打造山顶公园“云端会客厅”;加大沿白龟湖、沿湛河、沿沙河亲水资源保护利用,打造“白龟湖畔·草坪音乐节”,让河湖律动起来;大力推进大香山文化产业园、滨湖文旅小镇、乡村民宿文化园建设,打造南部生态、中部观光、北部文化3条特色旅游观光带。

充分挖掘煤炭、化工、盐业、水泥等产业历史底蕴,完成老厂区、老矿区、老厂房盘活利用6000亩以上,切实让工业遗产“活”起来。着力打造“陶瓷、说唱、三苏”文化品牌,争创中原国家级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河南(平顶山)三苏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深化国家说唱文化(宝丰)生态保护区建设,打造中华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中原样本”;加强陶瓷产业集聚发展,研发“礼赞鹰城”系列产品,推动说唱、魔术等常态化入驻景区、街区和商圈,实现文化入景、润景、成景。加强“书香鹰城”建设,完善城市书房功能,真正用文化塑造平顶山魅力,滋养平顶山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生命至上”为底线,建设更有韧性的安全城市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着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我们坚持把风险防控理念嵌入城市规划、建设、治理各环节,形成“规划—实施—评估—优化”的动态闭环。

严格落实建筑高度不超54米、容积率不超2.5的要求,全面提升房屋安全保障水平。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对市区燃气、供水、供热、污水、雨水、消防栓、供电等地下管网(线)进行综合性更新改造,提高安全隐患及时预警和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大力推进“四水同治”,持续做好城区十八溪塘综合治理,强化城区重点部位内涝防御、易积水点整治,建立健全城区水系、排水管网、周边河湖等“联排联调”运行管理模式,从根本上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以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成果为数据基底,构建市县一体的“全周期、多维度、跨层级”防灾减灾体系。

扎实开展煤矿、非煤矿山、化工、消防、交通、建筑施工等领域本质安全提升行动,用好“领导+专家+专班”机制推动隐患排查整改,坚决防范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强化安全事故预防服务,建立生产经营单位、保险机构、有关社会组织或单位等三方预防服务合作机制,推动安全风险减量。

坚持以“优化机制”为抓手,建设更趋高效的智慧城市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着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我们将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锚定“五基四化”,全面构建“党建+网格+大数据”治理模式,理顺“街道、社区、网格员”+“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小区居民”的多元治理体系,以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

推动信息数据、视频图像跨部门联网整合,健全标准化、制度化、数智化、高效化城市管理体系,实现“多元多效”和“一网统管”。组织传统生活服务企业开展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推动数字出行与生活场景有机衔接,创新智慧教育模式,丰富数字文旅新体验,普及数字医疗服务应用,高质量打造智慧化、便捷化、普惠化、精准化的生活服务数字化应用机制。

推动国有资本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应急能力提高等关键领域集中,建立“投融建管服”一体化模式,打造“城市综合开发运用商”。完善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人民网留言的受理、交办、督办、反馈、考核、回访等工作机制,健全物业服务企业“收费透明、服务标准、监督有效、退出有序”的管理机制,不断提高群众诉求办理质效。完善市县之间、市直各部门之间“协同联动”工作推进机制,对城市发展问题,同题共答,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我们将深刻把握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定位,秉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突出内涵式发展主线,抢抓城市更新战略机遇,持续推动平顶山高质量发展,用心用力用情写好“人民城市”这篇大文章。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5.09.26 平顶山市委书记 陈向平


Copyright @2020 北京益程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27301号-1 京B2-20214075    

联系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丰管路甲1号北楼三层302-3289室

联系电话:13834789121

客服 客服
客服
电话 电话
电话
400-666-9716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二维码
小程序 小程序
小程序
topimg topim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