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的位置:
正文
陇东乡村“变形记”
来源:中国建设报
浏览量:10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11日

走进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新店乡甘坡村,一幅美丽祥和的乡村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房屋错落有致,白墙黛瓦在日光下显得格外清新。平坦宽阔的水泥路通向县道,不见一丝杂物。不远处的苹果园承载着村民的致富梦想,他们精心栽培、按期修剪,脸上无不洋溢着质朴的笑容。孩子们在一旁嬉笑玩耍,欢笑声此起彼伏。

作为陇东地区农业大县、教育大县,2024年,静宁县被住房城乡建设部列为全国乡村建设评价样本县。当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以乡村建设评价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完善服务功能,提升乡村建设品质。

“我们还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市政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向乡村地区有效延伸,形成以县城为依托,以重点镇、特色镇村为支撑,城乡统筹、相互衔接、全面覆盖的经济社会发展新面貌,推动全县乡村建设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静宁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局长戴彦荣说。

重质量保安全 兜牢农村住房安全底线

农村住房建设管理是衡量乡村建设水平的关键方面,也是乡村建设评价的重要考察指标。在乡村建设评价报告指导下,静宁县不断总结经验,建立健全农村住房安全保障机制,同时,通过常态监测、抗震改造、生态搬迁、工匠培训等一系列有力举措,确保县域农村住房安全。

在威戎镇北关村,60岁的温永杰亲眼见证了房子的“重生”——新房宽敞明亮、墙面洁白、墙体稳固。“我家老房子是(20世纪)80年代建的,就是一座很简单的土坯房,墙体有裂痕,屋顶又漏水,安全隐患很大,住在里面全家人天天提心吊胆!”温永杰说。2024年,他打算重建房屋,申请了抗震房改造项目,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对土坯房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房屋抗震性能不达标,随即纳入抗震房改造项目。按照政策,温永杰能够得到政府补贴2.2万元,他又积极自筹了部分资金,很快一座坚固的砖混结构新房落成了。温永杰的脸上满是欣慰。

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是一项持久战,如何确保新发现有隐患的房屋得到及时改造?据静宁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倪涛介绍,当地通过健全完善农房动态监测机制,制定印发《静宁县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动态监测实施方案》,建立了“周巡查、月调度、季督查”的工作机制,对全县农村居民特别是农村低收入群体等6类重点对象进行全面监测,定期不定期走访巡查监测户,全部建立纸质动态监测台账和电子信息档案,持续关注住房安全情况。此前,该县组织动员乡村社区干部利用1个月时间,高质量完成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期3.88万户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专项任务,将符合条件的全部纳入住房安全保障政策之中。当地还围绕农房质量安全提升,以抗震减灾、生态避险为主线,整合各级财政资金并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资金,实施农房抗震设防改造、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全部建成验收并完成了资金兑付。

“我们加强和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部门联动衔接,农村地区履行宅基地手续和规划建设审批手续的新建农房占比达100%;特别是联合人社部门和第三方培训机构,累计对1726名乡村建设工匠进行培训考核并录入信息系统,新建农房工匠培训合格率达100%,农房建设行为进一步规范、建设质量进一步提升。”静宁县住房城乡建设局二级主任科员周康豹说。

强治理优环境 营造乡村人居环境新貌

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农村百姓幸福感的重要来源。针对乡村建设评价提出的基础设施存在短板、主要道路沿街立面不美观、村庄存在乱倒垃圾等问题,静宁县选择“共建、共治、共享、共美”的可持续路径,走出了一条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新路。

“静宁县在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整改清除第三方无人机航拍反馈非正规垃圾堆放点980处,自行清理垃圾积存点1103处,清扫转运了大量农村生活垃圾并拆除较大面积的违建临建设施,拆除废旧桩基96户,复垦复绿92户,整改各级各部门反馈问题31个。”周康豹说,“我们还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农村生活垃圾转运处置体系,建成垃圾填埋场2个、垃圾焚烧站2个、垃圾中转站9个,合理配置了垃圾箱(斗、桶)、小型垃圾收集车辆和大中型垃圾转运车辆等。”

做好人居环境整治特别是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资金支持不可或缺。静宁县将农村垃圾治理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依托农村公益性岗位、基层党员和广大群众,建立村庄保洁队伍并聘用了村庄保洁员,从而在镇村两级实现了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覆盖的目标。

在威戎镇污水处理站,工作人员吴兵每天按照操作规程,认真查看数据。2024年,这座污水处理站进行了升级改造,目前日处理能力达1000立方米,能够更好地服务整个威戎镇区。

强化乡镇建成区污水治理被当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列为工作重点。目前,静宁县已建成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站9座,铺设污水管网76.97公里。县财政积极保障运行经费,配备设施管理维护人员,确保乡镇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达标排放。当地还实施多个重点乡镇污水处理设施改造提升项目,对5个乡镇污水处理站设备进行了维护更新,全面提升了乡镇建成区污水收集处理能力。

夯基础显特色 丰富县域乡村发展底蕴

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为乡村长远发展筑基。静宁县以规划为引领,按照乡村建设评价建议,在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打造特色产业上下功夫,强化项目梳理与资金引导,系统开展集镇和发展类村庄建设。

“目前,全县正在统筹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效能建设、高标准管理,在24个乡镇建成区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提升等小城镇建设项目92项,有效地提升了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深入推进重点村镇建设,以乡村重点项目建设和交通沿线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依托,谋划建设县域副中心1个、经济强镇1个以及若干特色镇和特色村,同时实施补短板促提升项目71个,有力地支撑了强县域行动的开展。”静宁县住房城乡建设局村镇建设股负责人孙康泰说。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5.10.10 朱轩平


Copyright @2020 北京益程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27301号-1 京B2-20214075    

联系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丰管路甲1号北楼三层302-3289室

联系电话:13834789121

客服 客服
客服
电话 电话
电话
400-666-9716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二维码
小程序 小程序
小程序
topimg topim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