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的位置:
正文
奋力谱写高原特色现代化人民城市青海新篇章
来源:中国建设报
浏览量:9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18日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召开,在我国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洞察时代大势,精准把握城市发展规律,系统擘画了新时代新征程城市工作的宏伟蓝图,为我们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青海作为青藏高原核心区域,肩负着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使命,必须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和“三个坚持”实践要求,以“五个转变”为思想引领,以“六个着力”为实践路径,奋力书写高原特色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现代化人民城市的青海答卷。

深刻把握时代方位 以“五个转变”引领城市发展

当前,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作出的这一重大判断,为我们精准定位青海城市发展坐标指明了方向。面对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7%、西宁—海东都市圈集聚效应显现但高海拔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现实挑战,面对国家“双碳”目标、国家公园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机遇,我们必须主动适应新阶段新要求,牢牢把握“五个转变”的核心要义——从“见物不见人”向“以人民为中心”转变,始终将人的宜居安居乐居放在首位,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城市建设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从“规模扩张”向“内涵提质”转变,摒弃“摊大饼”式粗放发展,转向精明增长、紧凑发展,在优化空间格局、提升功能品质、激发内生动力上深耕细作;从“增量主导”向“存量更新”转变,将城市更新作为主战场,在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能中释放发展新空间、塑造城市新面貌;从“单一功能”向“多元复合”转变,推动城市发展与产业升级、生态保护、文化传承深度融合,构建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功能完备、生态友好的发展格局;从“传统管理”向“现代治理”转变,运用法治化、智能化、精细化手段,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实现共建共治共享。这“五个转变”,是新时代城市工作的“纲”与“魂”。我们要在“一个尊重、五个统筹”要求的基础上,以“五个转变”为总牵引,统筹人口、产业、生态、空间、治理等关键要素,推动青海城市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走出一条体现高原特色、彰显时代特征、顺应人民期盼的城市现代化新路。

聚焦“六个着力”精准发力 构建高原城市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深刻把握中央精神,紧密结合青海实际,我们将以“六个着力”为抓手,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努力在高原大地上绘就城市现代化壮美画卷。

着力优化空间格局,构建城市和谐共生新形态。坚持“精明紧凑”理念,统筹“人口、产业、公共服务、城镇、生态保护”五位一体,加快构建“两核一带多节点”空间格局。围绕打造“江河源高原美丽城镇”建设目标,引导人口和要素向城镇、产业集聚区、低海拔地区合理流动,形成“大集中、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不断强化城市工作的全局性。重点聚焦西宁—海东绿色双核、环青海湖零碳城市带、三江源国家公园城镇圈三大战略支点,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持续带动民族地区振兴,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效益。同时,以城市更新试点为契机,着力将省会城市西宁打造为城市更新示范的靓丽名片,进而打造具有高原特色的示范省。

着力强化生态治理,筑牢国家生态安全新屏障。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拓展城市绿色空间,力促西宁、海东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超40%,人均公园绿地达15平方米,见缝插绿、破硬还绿、拆违建绿,建设城市公园、社区口袋公园。完善城市绿环绿廊绿道,推进步行和自行车系统建设,延伸市民“幸福半径”。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开展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试点,创新生态补偿、绿色金融模式,让绿水青山出颜值、金山银山有价值。

着力推动产城融合,培育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紧扣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和建设产业“四地”目标,以绿色低碳引领城市产业升级。大力推进建筑节能降碳,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全域推广“星级绿色建筑”,提高大型公共建筑绿色标准。加大绿色建材研发应用,力促2030年星级建筑全面用绿材。全域推行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区域统筹、焚烧优先、建管一体”治理模式,提速西宁、海东焚烧发电项目,谋划布局泛共和盆地、柴达木盆地处理设施。建立健全“厂网一体、建运一体、城乡一体”生活污水治理新模式,提升处理效能。严格施工扬尘、污水、垃圾全过程监管,守护城市蓝天、碧水、净土。

着力提升功能品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新家园。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质量推进城市更新,持续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紧抓青海省新能源产业升级和引领优势,着力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集中推动“新城建”“绿色建筑”“‘四好’建设”,打造中国建造的“青海升级版”,培育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完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体系,下大力气推动“好房子”建设,构建从设计到运维的全生命周期标准体系,打造一批保障性住房“好房子”样板。扎实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整治,完善停车、充电、消防、加装电梯等设施,补齐社区养老、托育、便民服务短板,构建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打造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区典范。

着力厚植文化底蕴,彰显高原特色城市新风貌。赓续历史文脉,守护城市灵魂。以构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为核心,强力推进海晏、湟源、玉树“三城同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坚持“见人见物见生活”,加大对民俗、老字号、名人故居等非物质文化挖掘,强化传承人培养。坚持立法先行,完善保护机制体系,启动保护条例立法工作,制定系列标准、指南。加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活化保护力度,“修旧如旧、功能更新”,保留乡土风貌、传承地域文脉。加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保持传统格局风貌,严格管控建筑高度密度,保护城市山水生态廊道。运用“绣花”“织补”功夫微改造,延续街巷肌理,强化地域特征,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着力深化城市治理,提升现代化治理新效能。创新“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模式,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推动资源力量下沉。充分挖掘民族、民间文化特色,打造具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的城市,聚力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和谐家园。健全城市管理执法体系,厘清边界,强化协作。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一件事一次办”,大幅提升服务效能。完善城市体检评估机制,精准把脉治理“城市病”。健全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四位一体机制,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水平。加强法治建设,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守护城市安宁。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惟担当。党中央擘画的宏伟蓝图已徐徐展开,高原城市现代化的号角已嘹亮吹响。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嘱托、勇毅前行,奋力谱写高原特色人民城市现代化的壮美青海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坚实力量!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5.09.16 青海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厅长 吴志城


Copyright @2020 北京益程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27301号-1 京B2-20214075    

联系地址:北京市顺义区信达路17号院7号楼3层301

联系电话:13834789121

客服 客服
客服
电话 电话
电话
400-666-9716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二维码
小程序 小程序
小程序
topimg topim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