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1387-2015《活性粉末混凝土》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发布与实施:该标准于2015年2月4日发布,2015年11月1日实施,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
起草单位:由清华大学牵头,联合北京交通大学、北京惠诚基业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湖南大学等多家单位共同起草。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现场浇筑或工厂化预制的活性粉末混凝土。
明确了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 RPC)的定义,即以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等活性粉末材料、细骨料、外加剂、高强度微细钢纤维和/或有机合成纤维、水等原料生产的超高强增韧混凝土。
分类:活性粉末混凝土分为用于现场浇筑的活性粉末混凝土(代号为RC)和用于工厂化预制制品的活性粉末混凝土(代号为RP)。
性能等级:规定了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等级(如RPC100、RPC120等)和耐久性能等级(如抗冻性、抗氯离子渗透性、抗硫酸盐侵蚀性等)。
标记方法:给出了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标记顺序和示例,包括力学性能等级代号、制品或现浇品代号及本标准号。
详细列出了水泥、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硅灰、钢铁渣粉等胶凝材料以及骨料、外加剂、钢纤维等原材料的性能指标和选用要求。
提供了活性粉末混凝土的配制强度计算方法、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和钢纤维掺量的建议范围以及硅灰和水泥用量的最低要求。
强调了配合比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和试配方法,包括试配时采用的原材料、试拌过程、强度试验用的基准配合比确定等。
对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制备工艺、搅拌时间、运输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规定。
详细介绍了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养护方式,包括静停、蒸汽养护、自然养护等步骤及其温度、湿度和时间要求。
规定了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的试验方法以及耐久性能的试验方法。
明确了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检验批划分、取样方法、检验项目和合格判定标准等。
提供了活性粉末混凝土用钢纤维性能检验方法的规范性附录,供相关人员参考执行。
Copyright @2020 北京益程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27301号-1 京B2-20214075
联系地址:北京市顺义区信达路17号院7号楼3层301
联系电话:13834789121